妈妈被儿子一招“拿捏”住,这届父母真太难了!管不住,又放不下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2023-07-12 11:07:39
A+A-

妈妈被儿子一招“拿捏”住,这届父母真太难了!管不住,又放不下

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前几天,同事抱怨说,现在的孩子,简直没法管。

这刚放暑假没几天,她就和儿子吵了好几次。


(资料图)

不是因为孩子贪玩,就是为了他那惨不忍睹的期末成绩。

可每次和儿子谈,结果都是同事甘拜下风。

因为孩子一会拿不吃不喝,离家出走威胁她,一会又扬言要退学混社会。

甚至有一次为了看电视,朝他们喊:“再管我,就去跳楼。”

而做父母的呢,还真怕孩子有个好歹,不敢再管。

其实,像我同事这样,被孩子拿捏的家长,不在少数。

因为爱孩子,我们都陷入了一种“隐性的情感操控”。

孩子一闹就妥协,一哭就退让,底线改来改去,原则时有时无。

到最后,家里没了秩序感,家长们焦头烂额又无能为力。

常言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妥协从来不是办法,狠下心来管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你为什么会被孩子拿捏?

有句话很扎心:“有了孩子后,妈妈成了世界上最胆小的人。”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便开始了一场漫长又艰辛的旅行。

我们担心孩子的安危,在意他们的喜怒,恨不能化身超人,帮孩子抗住所有。

而这份急切的爱护,也让孩子渐渐意识到,他们自己就是父母的软肋。

于是乎,小小年纪的他们,便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和家长“讲条件”。

多玩会手机,我就乖乖吃饭;带我去游乐场,才好好学习;

不让我出去玩,就别和我说话,不给我买玩具,休想让我听你的……

我相信,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很少父母会马上痛快答应。

可现实却是,我们未必有时间去周旋,有耐心去沟通,有狠心让孩子吃苦。

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

我儿子今年10岁,精力旺盛,古灵精怪。

每天晚上,都贪玩不睡觉,熬得我心力交瘁,只想快点休息。

为了哄他早睡,我不得不妥协,不断地答应他的“小条件”。

比如买个新手办,周末多看会电视,下一节兴趣班不去了……

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实在太累了,也担心他睡不够影响第二天学习。

比起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大动干戈地动手,我更愿意用“妥协”去换孩子的“听话”。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解决问题。

其实,被孩子“拿捏”的情况,都大同小异。

往往都是牺牲原则和底线,来换取孩子的配合。

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

一个女孩让爸爸给自己买新手机,被拒绝后,竟大热天坐在太阳下暴晒。

还说:“今天拿不到新手机,就晒死自己。”

起初,爸爸生气地训了她两句。

可僵持一小时后,他真怕孩子中暑,就拉着女儿去了商店,买了新手机。

不得不承认,有了孩子后,父母们变得没了脾气,软了心肠。明明知道不能惯着,结果却只有被拿捏的份儿。

究其根本,无非是情感天平上,爱孩子的天性,成了对方的砝码。

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退让,只是暂时让孩子听了话。

毕竟,孩子们走出家门后,没人会像父母这般惯着他。

你拿捏不了的娃,自然有人帮你拿捏

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富士康流水线”的报道。

文章中,19岁男孩小黄,初中没毕业,就离开老家,辍学打工。

可他刚在富士康上了一天班,就崩溃到哭。

他的工作并不复杂,不过是用螺丝枪把螺丝拧到手机上。

可螺丝枪有几斤重,光拿着就很吃力,而螺丝才半个米粒大,手一抖就掉。

整个过程,非但没有人帮忙,主管还动不动就来一顿臭骂。

他干了没几天,就辞职了,然后把全部家当放在一个桶里,继续四处找活干。

小黄自嘲是“提桶者”,可这背后的辛酸与迷茫,怕是只有他一人知道。

但他怪不着别人,父母长辈都劝他好好读书,是他自己要死要活地出门赚钱。

如今,吃了教训的他终于懂了,这世上,也只有父母拿他没办法。

是啊,孩子能拿捏父母,可走出家门后,他们又能拿捏谁呢?

父母愿意妥协,可社会上,又有谁愿意让着谁呢?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答。

“被惯大的孩子,将来都怎么样了。”

网友@阿菲的回答,引起了不小的共鸣。

他说:“从小到大,父母从来不敢惹我,什么事都听我的。但凡我一哭闹,他们就慌了。所以,一直以来,我不想学习就不学,想干啥就干啥。可如今呢,我一无学历,二无本事,找不到工作,谈不到对象,活脱脱一社会废物。”

你看,这种能拿捏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只能被生活拿捏。

你下不去的狠心,别人能下,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生活舍得。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要知道,在对待孩子上,你的迁就不是包容,你的妥协更不是爱。

或许你会说:“我不是溺爱,只是没有办法。”

但“被拿捏”和溺爱骄纵导致的后果,并无不同。

都是让孩子肆意又野蛮地生长,都将让他们在未来吃尽苦头。

教育界一直认为: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在家里说一不二,被惯坏的小孩,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了父母身上。

不想让孩子被别人拿捏,我们就不能成为被拿捏的家长。

不想被娃拿捏,你只需这么做

在一期亲子活动中,碰到过这样一件事。

那天,男孩豆豆和苗苗,凑在一起打游戏。

半个小时后,豆豆妈妈一把夺过手机,冲孩子喊道:

“让你来参加活动的,不是打游戏的!”

随后,豆豆也开始闹,哭着说,不给玩手机,就立马回家。

为了让豆豆配合,妈妈不得不软下来,和孩子谈条件。

一会儿同意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玩手机,一会儿又同意中午吃大餐、买玩具。

相比之下,苗苗妈妈的做法就令我很是佩服。

苗苗妈妈没有立即制止儿子,而是在旁边轻声说:

“咱定说好了,每天看手机不能超过半小时,我们不做不守规则的人。”

“你也知道,看手机时间长了,眼睛会坏掉,你肯定不希望自己将来戴个大眼镜。”

“让我们一起参加活动,像探险一样,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乐趣吧。”

其实,妈妈说完第一句话时,苗苗就收起了手机。

原来,不想被孩子拿捏,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我们只需做好下面三点,就能化被动为主动。

①父母守底线,孩子守规矩。

《勇于管教》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安全感来源于栏杆,而栏杆就是规矩。

家庭中,规矩能不能被恪守,全在家长有没有底线。

要知道,涉及原则的事,是不能跟孩子形成交换关系的。

如果你答应孩子写完作业奖励零花钱,那下次他要求奖励的东西,是你给不了的怎么办。

所以说,父母先守住底线,才能让孩子守住规则。

②父母会沟通,矛盾不激化。

为什么每次和孩子说话,我们都越说越气?

就像上文中的豆豆妈妈,几句话都能激怒孩子,逼孩子使出杀手锏。

原因就在于,我们都以自我为出发点,而目的也只有一个——让孩子听话。

可你看苗苗妈妈,是如何一步步引导孩子的呢?

她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他去思考,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怎样做才是更好的方式。

家长会说话、会引导,才能给孩子向上的力量。

③父母有威严,奖惩要分明。

你有没有和孩子,约定过一些“奖罚条款”。

比如,完成作业,取得好成绩,奖励什么;惹了麻烦,做错了事,又惩罚什么。

或者,模仿古人制定一条条家规,再郑重其事地打印出来,贴到家里。

我们本想着,在孩子面前能拿出长辈的样子,通过奖惩实现教育的目的。

但事实上,遇到孩子哭闹耍横,太多父母不忍心惩戒,反而用过度的奖励进行安抚。

别在该管教的年纪,和孩子做朋友。

该惩戒的时候别心软,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写在最后

父母,是孩子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旅伴。

我们与儿女的关系,从来不是针锋相对,更不是谁又拿捏了谁。

一起生活的目的,是要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教育,是一股柔韧的“绵力”。

如果只是没原则地示弱,那就是在教育上缺乏力道。

只有刚柔并济,才能用巧劲,顺应上孩子的成长节奏。

愿我们与孩子的相处,是一场美妙的体验,而不是一场争论输赢的战争。

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