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听起来恐怖实际上很安全 眼睛“打针”能治多种疾病

来源:医药卫生报   2023-07-12 01:54:25
A+A-

近日,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眼底病科诊室里,患者王大妈向该科主任医师王志立叙述自己的病情:“我有糖尿病七年了,近两年总觉得看不清东西,以为自己老花眼了,配了个眼镜还是看不清,这才来咱这看看。”

王志立听完,怀疑王大妈可能患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她做眼底血管造影等眼科相关检查后发现,王大妈不仅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伴有左眼黄斑水肿。王志立建议患者控制血糖后再通过眼睛“打针”进行治疗。


(资料图片)

听说要眼睛“打针”,王大妈吓了一跳:眼睛也能“打针”?具体应该怎么打?都能治疗哪些疾病?有啥注意事项?就这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的相关专家。

眼睛应该咋“打针”?

据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海涛介绍,所谓“打眼针”,专业术语为“玻璃体腔注药”,就是使用眼用注射器将一定的药物注射到眼球的玻璃体腔内,药物可以在眼内扩散直接作用于眼底病灶,从而达到治疗眼底疾病的目的。

王志立说,他在眼科门诊经常遇到由于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等来就诊的患者,医师经过详细检查,建议其接受“打眼针”进行治疗,但由于对“打眼针”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法存在很多担心。

对于多数人担心的扎破眼球问题,张海涛说,“打眼针”属于眼科的一种手术操作,操作过程并不复杂,其注药部位在角膜缘后三四毫米,该部位无重要结构,操作安全。注射用的针头长度还达不到眼球直径的一半,注射完毕后针孔可自行闭合,而且由于玻璃体腔总容积为4.5毫升,注射量一般仅为0.05毫升,所以不用担心会扎破眼球。

不过,“打眼针”前需要进行必要的体检,符合要求才能接受注射治疗。注射后需要按要求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眼部感染。

“打眼针”都能治哪些疾病?

张海涛说,由于眼睛存在血眼屏障,患者全身用药(静脉和口服)、局部用药(眼药)时,药物难以在眼内或者眼底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无法达到最佳的治疗作用。“打眼针”是多种眼底疾病重要甚至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其药物作用针对性强,在短时间内就可使眼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增强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全身的毒性反应,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哪些疾病适合“打眼针”呢?张海涛说,目前接受玻璃体腔注药的病变大多是一大类眼底血管性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治疗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玻璃体腔注药以外,同时根据病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眼底激光),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此外,一些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眼内恶性肿瘤、糖尿病眼底出血手术前预备手术等适应症亦可应用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

那么,“打眼针”的禁忌症有哪些呢?张海涛说,其禁忌症包括眼睛或眼周感染,活动性眼内炎症,泪道炎症,血压、血糖高,感冒发烧、血常规异常,对所用药物过敏,全身情况差等。

“打眼针”注射哪些药物?

一般来说,“打眼针”可以选择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对抗新生血管的药物,统称为抗-VEGF药物。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抗-VEGF药物包括雷珠单抗、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它们作用机制稍有不同,但都可以有效对抗眼底新生血管。考虑到这些抗VEGF药物眼内作用时间,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为在眼底病变治疗早期一般需要每月注射,连续3-5月注射,之后再按医师要求定期复查,如病情反复,需要再次注射。

另外还有一类激素类缓释眼用制剂(如地塞米松眼用缓释剂)。这种药物作用维持时间长,至少3个月。但由于不是直接对抗新生血管,主要是起到消炎消水肿作用,对有些患者,医师会根据具体眼底病情和检查结果是否适用此类药物考虑使用。

目前还有其他类似的各种抗VEGF药物正处于上市前的临床试验阶段,相信不久在国内会有更多品种的药物可供选择。

张海涛提醒,玻璃体腔注药术后早期多数眼压升高是暂时性的,可自行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需用降眼压药物进行降低眼压。(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张浥尘 )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